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英雄陈康容:血沃闽西铸忠魂》。
讲述者:24学前1
韩颜旭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英雄陈康容:血沃闽西铸忠魂》
在闽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青山绿水间仿佛还回荡着革命先辈们激昂的呐喊,每一寸土壤都浸润着他们炽热的鲜血。陈康容,这位年轻而勇敢的女英烈,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故事如同一把火炬,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1915年,陈康容出生在缅甸一个爱国华侨家庭。自幼,她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海外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忘记祖国的苦难。1930年,年仅15岁的陈康容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在求学期间,她接触到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1938年3月,陈康容响应党的号召,回到了老家金丰大山地区。她以教员的身份为掩护,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思想,组织抗日力量。她利用课堂向学生们传播爱国知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抗日热情;课余时间,她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亡剧团和抗日游击队。她的努力让抗日力量在不断壮大。
然而,她的积极活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注意。1940年7月的一天晚上,国民党将她堵在了家中。面对敌人的枪口,陈康容镇定自若,她知道,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天,她被押到了敌军团部。
敌人想要从她口中得到共产党的情报,先是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皮鞭抽打在她的身上,鲜血染红了衣衫,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敌人见硬的不行,又来软的,施以重金收买,还找来她的同窗好友劝降。他们对她说:“只要你说出共产党的情况,你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何必在这里受苦呢?”陈康容听后,怒目而视,大声怒斥道:“枪毙我可以,要我依从,万万办不到!”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一把利剑,刺痛了敌人的心脏。
敌人恼羞成怒,要她写“自白书”。陈康容从容地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四行诗句:“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这短短二十个字,表达了她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她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正义的事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她甘愿承受一切苦难。
敌人见无法动摇她的意志,最终决定对她下毒手。在刑场上,陈康容依然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汉奸卖国贼!”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革命的火种是永远不会熄灭的。
从陈康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首先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她拒绝了海外舒适的生活,毅然投身到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其次是爱国精神。陈康容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还有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陈康容只是众多革命先烈中的一员。像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建国功臣,他们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革命先烈和建国功臣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事迹,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努力学习,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