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暑期“三下乡”心得篇(二)|青春足迹·筑梦乡野

2025-07-24 点击数: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中历练成长,争做新时代好青年,学前教育与戏剧系文东18号志愿者服务队中华文脉传承团奔赴济宁市鱼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自身特长融入教学,通过趣味课堂、文艺活动,激发乡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他们深入乡村,了解民生需求,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在实践中感悟责任,收获成长。现在,让我们一同聆听志愿者们在这段经历中的所思所感吧!

学前教育专业1班毕靖怡

毕靖怡说:在王鲁镇中心幼儿园的三下乡时光,被童真包裹的每一刻都在重塑认知,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活泼外向,做手工时会蹦跳着分享创意;有的安静细腻,把对色彩的独特感知藏进作品。他们用不同模样,让我看见童真世界的万种可能。

我教孩子们做手工,孩子们用纯粹教会我热爱的模样。孩子们的拥抱带着阳光晒过的暖意,他们用紧紧的拥抱传递最直白的信赖——这份被依赖的温暖,是基层实践最动人的回馈。

原来三下乡的意义,在于双向的成长与成就。青春的价值不在温室精致,而在俯身大地时掌心的温度;奋斗的意义不在口号,而在用微光点亮更多光。这份简单却滚烫的答案,让我对责任与成长有了最深刻的注解。

早期教育专业1班霍美君

带着一箱子绘本、玩具和满腔期待,我们的幼儿园“三下乡”小队走进了那个名为王鲁的小镇。出发前总在想,该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去些什么,直到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才明白,这场相遇里,收获更多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那里的幼儿园不大,却被老师收拾得干干净净。第一次见到那些孩子时,他们怯生生的坐在小板凳上,大眼睛里满是好奇。我们试着拿出绘本讲故事,用太空泥教他们做脸谱,起初还有些拘谨,可当一个小男孩把脸谱做成了像圣诞树一样,奶声奶气地喊“老师你看我做的好不好看”时,班级里瞬间炸开了笑声。那一天,我们教他们唱简单的儿歌,跳好学的舞蹈,讲启蒙的故事,原来快乐可以这么简单——不需要精致的教具,只要一颗愿意靠近的心。

园里的老师也让我深受触动。她笑着说“孩子们开心,我就满足”,这句话比任何理论都更让我明白幼教的意义——教育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用心。

这次“三下乡”让我知道,幼儿园老师的责任,不只是教孩子们唱歌画画,更是用爱和耐心,守护每个小小的童年。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这份对孩子的真心,从来都一样重要。那些在乡村收获的纯粹与感动,会一直提醒我:做幼教,要永远带着一份孩子气的真诚,去倾听、去陪伴、去守护每一颗正在发芽的种子。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图\任雅茹、蒋紫秀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