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青春跃动】青春返家乡|学前教育与戏剧系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一)

2025-07-26 点击数:1

为深入推进“返家乡、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家乡,我系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走进家乡,服务社会。志愿者们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便民服务员,通过义务宣讲、环境整治、关爱老幼等行动,用青春力量反哺家乡,在社区一线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学前1毕靖怡

毕靖怡说:今年暑假,我在西水道村参与实践、服务老人的这段日子,像一幅浸着乡土温情的画卷,在我人生书页上缓缓铺展,满是珍贵收获。

走进老人家中,帮着做面食成了日常温暖片段。案板前,揉面时感受面团从粗糙到柔韧的变化,切面时听着刀刃与案板轻响,一旁老人会慢悠悠说起过去:“咱这手艺,传了好几辈,以前日子苦,就靠这口面填肚子……” 传统手艺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温度,也让我学会放下浮躁,用耐心去感受、去倾听。当老人看着成型的面,笑着竖起拇指,那一抹笑意,是认可,更传递出乡村邻里间互助共情的质朴情谊,无声教我懂得,简单陪伴与付出,能暖人心扉。

偶尔到屋外参与农事,葡萄园里给果实套袋,指尖触碰绿叶、轻托果实,贴近乡村生态的同时,也瞧见乡村发展的模样。老旧农机、砖石院墙,见证着过去,而我们这些年轻力量融入,尝试把新想法、新活气带进村里,明白乡村要守好传统根脉,也得拥抱现代,才能走得更远。

这段实践,让我从乡土烟火里捡拾温暖与成长。懂得要以微薄之力,给乡村老人送去实际关怀,为乡土添一缕微光。自身也在服务中,磨出耐心、共情力,明白平凡行动里,藏着照亮他人与自我的力量,往后也愿带着这份热忱,继续在乡土、在更多需要的地方,播撒温暖,收获成长。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学前1班李彦如

李彦如说:在这次进社区清扫楼梯的志愿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验与感悟。
 起初,我以为清扫楼梯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但真正参与其中才发现并非如此。每一级台阶、每一处角落都需要仔细清理,这让我体会到社区清洁工作的不易。社区环境的整洁离不开每一位清洁人员的辛勤付出,而我们作为志愿者,能为他们分担一些工作,为社区居民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此外,这次活动也让我对社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它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的小小举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为社区的美好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我也意识到,维护社区环境需要每一位居民的共同参与,只有大家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让社区一直保持整洁美丽。

这次大学生进社区志愿活动,不仅让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让我懂得了责任与奉献的意义。我将把这次活动中的感悟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更多的志愿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学前1王水莹

王水莹说: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像是给社区做了场温柔的按摩。清理墙角的蛛网时,指尖触到的灰尘仿佛是积攒已久的“疲惫”,这些重复的动作不只是打扫,更是在为邻里的日常添一份舒心。蹲下来擦净台阶上的污渍时,忽然发现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干净的地面上,亮得晃眼——原来让家园变美的,从来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而贴传单的指尖,总带着种小心翼翼的郑重。抚平纸张边角时,像在传递一封封“家书”:活动通知、便民信息,每一张都牵着家家户户的需求。特意把通知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反复确认不会被风吹掉,其实是怕哪个居民错过了重要信息。这些纸张不只是通知,更是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
   原来服务从不是单向的付出。打扫时的汗水,换来的是环境的整洁;张贴时的细致,换来的是信息的畅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像一颗颗小纽扣,把社区的日常牢牢系在一起。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