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返家乡、强基层”实践行动,鼓励青年学子心系故土、奉献家乡,我系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村镇、扎根社区,践行社会责任。志愿者们变身文化传播者、民生调研员、理论宣讲、助老扶弱、社区治理等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热土,在社区一线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学前2岳淑婷
岳淑婷说:参与社区除草志愿活动,是一次身体力行贴近社区、服务社区的珍贵体验,过程虽满是汗水,收获却格外厚重。
活动伊始,看着杂乱疯长的杂草,我深知这是一场需要耐心与体力的“战斗” 。除草时,铁锹入土的阻力、草茎断裂的韧性,都在提醒我这份工作的不易。可当和伙伴们一起,把大片杂草清理干净,看着原本杂乱的地面变得整洁,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让我意识到,社区环境的美好,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每一次弯腰、每一下挥动工具,都是在为家园梳妆。过程中,我和邻居们交流,听他们讲社区的过往,才发现大家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如此一致。我们虽来自不同家庭,却因守护社区联结在一起,这是邻里情的生动体现。
此次活动,也让我懂得 “志愿” 的分量。它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 用双手改善环境,用热情感染他人。我深知,自己做的事很小,但无数个 “小” 汇聚,就能让社区充满温度,让社会更美好。
未来,我愿把这份热忱延续,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也盼更多人加入,一起以微光点亮社区,用行动诠释 “共建美好家园” 的意义,让邻里更亲、社区更暖。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学前2李思彤
李思彤说:今年暑假,我在临邑县扎子李社区参与了防溺水知识宣讲,握着沉甸甸的宣传册站在烈日下时,才真正明白“守护”二字的分量。每个驻足倾听的身影都藏着不同的故事:有牵着孙儿的老人,反复追问“离岸多远才安全”;有结伴而来的少年,边记笔记边讨论“抽筋了该怎么游”;还有年轻的父母,把“不能独自下水”的标语认真拍进手机。他们眼神里的关切,让我看清安全意识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每个家庭对平安的朴素期盼。
这场宣讲让我对“生命教育”有了更鲜活的认知——防溺水不是简单的禁令,而是要教会人们与水和谐相处的智慧。就像教孩子们“遇人落水别盲目冲上去”时,他们举着小手问“那该怎么办”的模样,让我懂得普及知识的关键,是把“不能做什么”变成“应该怎么做”:大声呼救、寻找漂浮物、拨打120,这些具体的步骤里,藏着既保护自己又守护他人的生存哲学。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常说要担当责任,可直到看见老乡们把急救方法抄在烟盒背面,看见孩子们把防溺水儿歌编成跳绳口诀,才懂得真正的担当从不是居高临下的宣讲,而是把专业知识变成人人能懂的家常话。那些被问过无数次的“万一”,那些在演示心肺复苏时被攥紧的拳头,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生命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我们与身边人一起,用知识筑起守护彼此的堤坝。
原来,成长的意义不在书本里的宏大叙事,而在弯腰给孩子系紧救生衣时的认真;奉献的价值也从不是响亮的承诺,而是像这样,用一次耐心的讲解筑牢一道防线,用一个具体的方法护住一群人的平安。这便是投身安全宣传的意义,平凡,却足够有力量。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学前2魏理想
魏理想说:今年暑假,在侯楼村的“小事”与成长这个夏天,我在青古集镇侯楼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捡垃圾、搞卫生”,真正参与后才发现,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里,藏着对社区的责任与对生活的感悟。
刚到侯楼村时,我和同伴们先跟着村干部熟悉了村子的环境。干净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路边的小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草丛里偶尔藏着塑料袋,排水沟边堆着零星的废纸,墙角还有长期堆积的杂物。这些“小瑕疵”虽不影响整体,却少了几分精致。
我的实践从“弯腰捡垃圾”开始。带着手套、拎着垃圾袋,沿着村道一点点清理。起初觉得有些枯燥,弯腰次数多了甚至有些腰酸。但当村民路过时笑着说“孩子们辛苦了”,当看到原本藏着垃圾的草丛变得干净,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成就感。有位大爷还主动拿来扫帚帮我们清扫路边的落叶,他说:“村子干净了,住着才舒心,你们来帮忙,我们更得珍惜。”
除了捡垃圾,我还帮村里清理了闲置角落的杂物。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搬废旧木板,有的清扫灰尘,有的用高压水枪冲洗墙角的污渍。汗水浸湿了衣服,手上磨出了红印,但看着原本杂乱的角落变得整洁,甚至被村民提议“以后可以摆上花盆当小花园”,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实践中最让我触动的,是村民们的热情与自觉。我们清理时,不少村民主动加入,有的告诉我们“这边以前总堆垃圾,得彻底清干净”,有的回家拿来自家的清洁工具,还有小朋友跟着我们一起捡塑料瓶,说“老师教过要爱护环境”。这让我明白,社区的整洁从来不是“外人帮忙”,而是每个人都把村子当成家的责任感。
一周的实践结束时,侯楼村的环境更整洁了,路边的野花在干净的草丛里开得更显眼,村民们路过时的笑容也更灿烂。我深刻体会到,社会实践不是走过场,而是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做贡献;“捡垃圾、搞卫生”也不是小事,它关乎环境的整洁,更关乎邻里间的温暖与默契。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改变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从弯腰捡起一片垃圾开始,从主动维护身边的环境做起,每个人都能成为社区的“守护者”。而这份在侯楼村收获的责任感与温暖,会一直提醒我: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成长中最珍贵的收获。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文\郭俊杰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