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青春跃动】青春返家乡|学前教育与戏剧系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三)

2025-07-28 点击数:1

为深入贯彻落实“返家乡、暖故土”工作部署,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服务能力,我系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正式返乡开展基层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以“扎根乡土、服务乡亲”为宗旨,深入社区村落、贴近群众需求,通过政策宣讲、民生帮扶、文化传播等多元形式,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1杜可钰

杜可钰说:暑假里,我回到家乡参与了为期一周的社会环卫实践活动。这次实践让我对“环境”与“责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乡的联结。

实践第一天,穿上红色的志愿者马甲,拿起扫帚和垃圾袋时,我才发现环卫工作远非想象中简单。烈日下清扫街道,弯腰捡拾草丛里的塑料瓶,徒手清理堵塞的排水沟……仅仅两小时,汗水就浸透了衣服。环卫工阿姨笑着说:“我们早就习惯了,只要街道干净,心里就舒坦。”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着家乡的整洁。

实践中,我遇到过不少“小插曲”:有居民主动送来冰水,有小朋友跟着我们一起捡垃圾,也见过有人随手丢弃废纸。这些细节让我明白,环境问题不只是环卫工人的责任,更需要每个人的自觉。于是,我们在社区开展了环保宣传,向街坊邻居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发放自制的环保手册。当看到大爷大妈认真学习如何区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时,我真切感受到了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周的实践转瞬即逝,手上磨出的茧子、晒黑的皮肤,都是珍贵的印记。这次经历让我懂得,家乡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楼大厦,更需要干净的街道、清新的空气。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实践的感悟,从身边小事做起,也会号召更多同学参与到家乡的公益事业中。因为我知道,每个人多一份自觉,家乡就多一份美丽。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1郭芳汝

郭芳汝说“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在实践中认清了自己,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认识和接触到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需要长期的练习。

积极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做事,过程会更加融洽,更加事半功倍以完成任务。另外,别人给的意见,应虚心听取、判断其对错以改正自身问题,提升自己。学会善于求教,乐于交流。学会求教的第一步便是摆脱“学生思维”,不能任何问题都想通过自己的解决或者他人的主动帮助来完成。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听起来很自私,但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希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价值生产当中。如果自己不主动出击,那么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社会中要注重“性价比”,能够短时间通过求教前辈来解决的问题,决不浪费时间自己钻牛角尖。

因此,学会善于求教是必要的。学会严谨认真,端正态度。

进入社会意味着我们即将与“利益”挂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因此,严谨认真也是必备的优良品质。因为一个错别字、一个小数点引发的代价很有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我们从一开始就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发现,自我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交际能力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缺乏社会经验等。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1张筠阳

张筠阳说:今年暑假,我在前来村办事处进行了社会实践,从事公益志愿者工作,这些日子让我在这次进社区实践让我收获良多。跟着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时,看到独居老人对着我们露出的笑容,听着居民讲述生活难题被解决的欣喜,我才真正理解“基层工作”四个字的分量。

整理档案时,那些密密麻麻的记录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日常;参与环境整治,弯腰捡起的不仅是垃圾,更是邻里间的默契。社区像个大家庭,每个人的小事都是这里的大事。跟着整理居民档案时,我发现每一页纸都藏着故事:独居老人的用药清单旁贴着志愿者的联系电话,单亲家庭的帮扶记录里夹着孩子的感谢信。这些被细心标注的细节,让“社区”二字有了温度。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耐心倾听、踏实做事。未来我会更主动关注身边的社区事务,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这让我明白,实践不是走过场,而是让我们在真实的生活里,学会把别人的难处放心上,把能做的小事做到位。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文\贾志伊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