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返家乡、建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家乡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我系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深入基层,“扎根故土、服务邻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民情调研、便民服务等活动,以青春之力投身社区建设,在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奉献。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1仇鑫妍
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走进幼儿园教室时,我既紧张又期待。三十双亮晶晶的眼睛齐刷刷望过来,带着好奇与懵懂,瞬间驱散了我的不安。
这次社区活动的主题是“认识身边的植物”。我准备了绘本和多肉盆栽,本以为按流程讲解就行,却被孩子们天马行空的问题打乱节奏。“小草会疼吗?”“多肉喝牛奶会长大吗?”这些稚嫩的提问,让我发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充满诗意。
互动环节最令人难忘。教他们用树叶拓印时,一个小男孩把绿色颜料蹭到脸上,却举着作品得意地喊“老师你看!”;一个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给多肉浇水,嘴里念叨着“要快快长哦”。这些瞬间让我明白,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用耐心守护每个小小的好奇心。
离开时,孩子们追着塞给我他们画的画。握着那些皱巴巴的纸,我忽然懂得,社区活动的意义不止于传递知识,更在于用陪伴在孩子心里播下温暖的种子。这份纯粹的快乐,或许就是参与志愿活动最珍贵的收获。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1马梓豪
在白彦镇人民政府的暑假社会实践,是我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宝贵经历。短短一个月里,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繁杂与重要,也对“为人民服务”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初到社区服务中心时,我对基层工作充满陌生感。在前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人口信息录入、政策宣传资料整理等基础工作。看似简单的任务,却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细心——每一个数据的核对、每一份材料的分类,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印象最深的是参与“反诈宣传进万家”活动,跟着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讲解诈骗案例。当看到老人认真记下防范要点时,我突然明白基层工作的意义:它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一点一滴守护群众的安全感。
实践中,我也看到社区工作者的不易。他们既要处理邻里纠纷,又要落实政策通知,常常牺牲休息时间为居民解决问题。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让我深受触动。
这个暑假,我不仅学会了沟通与协作,更懂得了责任与奉献。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更加脚踏实地,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1赵阳
赵阳说:在村委会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是我第一次真正走进基层、触摸乡土的经历。这段日子里,我褪去了学生的青涩,在田间地头和办公室间读懂了“民生无小事”的分量。
初到村委会时,我对“村干部”的认知还停留在模糊的想象中。直到跟着李书记走村入户,才发现他们的工作琐碎却关键:调解邻里因宅基地产生的纠纷时,需要既懂政策又讲人情;统计耕地流转数据时,得挨家挨户核对地块信息;甚至要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修屋顶。记得有次协助整理脱贫档案,厚厚的台账里详细记录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收入变化,字里行间都是村干部们踏破门槛的付出。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参与村里文化广场的修建协调。起初有几户村民担心占用自家菜地,抵触情绪很大。村主任没有强硬推进,而是带着我一次次上门,算经济账——广场建成后能吸引商贩驻村,农产品更易售卖;算人情账——孩子们能有安全的玩耍空间,老人有聊天歇脚的地方。最终村民们不仅同意让地,还主动出工帮忙。这件事让我明白,基层工作的智慧不在于权力,而在于对群众的真心。
实践结束那天,看着孩子们在新铺的水泥地上追逐,老人们坐在刚安装的长椅上晒太阳,我忽然懂得村委会的意义:它不是冰冷的行政机构,而是连接政策与民心的桥梁。在这里,每一份报表都关乎生计,每一次调解都系着和睦,每一项决策都连着乡村的未来。
这次经历教会我的,远比课本深刻。它让我看见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懂得真正的服务要沉到泥土里,更让我明白,乡村振兴的画卷,正是由无数村干部和村民一起,一笔一画细细描绘的。回到校园后,这份来自乡土的感动,将永远提醒我脚踏实地,心怀家国。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文\郭俊杰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