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青春跃动】青春返家乡|学前教育与戏剧系返家乡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五)

2025-07-30 点击数:1

为积极响应“返家乡,助发展”行动号召,助力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本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认同,近日,我系“返家乡”大学生实践团返乡投身基层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以“了解家乡、服务家乡”为目标,深入乡镇街道、聚焦发展需求,通过产业调研、社区服务、教育帮扶等具体行动,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智慧,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乡土情怀与担当精神。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2常佳媛

常佳媛说:今年暑假,我在广饶县的红星社区中进行了社会实践第一次走进社区活动中心的教室时,我内心充满了忐忑与期待,这是我作为"爱心课堂"志愿者的第一天,面对即将到来的孩子们,我既兴奋又紧张。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段看似简单的志愿服务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有的小朋友性格开朗活泼,有的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我发现,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她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真正的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滋养。在爱心课堂里,没有绝对的老师与学生,我们都在彼此的故事中成长。那些看似微小的陪伴时光,已经在孩子们和我的生命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它们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这个充满温情的课堂里,我找到了比知识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用真心交换真心的勇气,以及在平凡中看见美好的能力。这段志愿经历将成为我永远的精神财富,提醒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愿意付出、懂得感恩的心。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2黄蕴珂

黄蕴珂说: 今年暑假,我参与返家乡活动对责任与担当有了全新认知。

照看孩子时,他们的天真与依赖让我深感责任在肩。教他们画画,他们专注的眼神和满心的信任,让我懂得耐心陪伴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我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可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 面对斑驳的墙壁、顽固的污渍、捡起一片垃圾,当墙面地面逐渐恢复整洁,我收获的不仅是成就感,更是对家乡的热爱与奉献精神。是对家乡的守护。 整理杂物堆时,发现不少旧物上都留着生活的印子:掉了漆的搪瓷杯底刻着模糊的名字,断了腿的小板凳被人用铁丝仔细捆过。把它们分类打包时,动作不自觉放轻了,好像怕碰碎了里面藏着的日子。原来所谓环保,不只是清理垃圾,更是对这些被时光磨旧的物件,多一份体谅——就像体谅那些在社区里慢慢变老的人,他们的生活或许不那么光鲜,却藏着最扎实的人情味。

收工那天回头看,宣传栏的玻璃亮得能照见天上的云,墙根的杂草被清得干干净净。这才懂得,真正的实践从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我们学着弯下腰做事,学着在重复的劳作里耐住性子,更学着从邻居递来的一杯水、一句"辛苦了"里,读懂"责任"两个字最实在的模样:它藏在具体的行动里,也藏在人与人之间,那些说不出口却暖烘烘的惦记里。

作为新青年,这次活动让我成长许多。我学会了担当,无论是照顾孩子的细致,还是美化环境的坚持,都让我懂得责任并非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也领悟到奉献的价值,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添彩,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同时,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新青年的使命,要将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在返家乡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2李雅梅

李雅梅说:今年暑假,我在拳铺镇李乡村进行了社会实践。

参与社会实践的这段经历,让我跳出了课本的框架,真正走进了生活的课堂,收获了许多课本之外的感悟。

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总像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符号。直到在实践中亲手操作、亲身经历,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含义。比如在社区服务中,课本里关于“沟通技巧”的理论,要真正运用到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交流中,需要灵活调整语气和方式,这比单纯背诵概念更有意义。

社会实践往往伴随着具体的任务,小到整理档案,大到组织一场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心和负责。当看到自己的付出能切实帮到别人——比如为老人解决了智能手机使用难题,或是让一场公益宣传吸引了更多人参与,那种成就感让我体会到,责任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一份担当。

这次实践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成长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学会奉献、懂得体谅、勇于承担。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实践中学习,在行动中成长。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文\贾志伊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