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志愿服务精神,推动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我系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志愿者们结合专业所长,围绕便民服务、文化宣传、环境整治等社区实际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构建和谐社区注入了青春活力 。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3杨馨
杨馨说:今年暑假,在幼儿园的暑期实践像一场被阳光浸泡的旅程,让我读懂了“小世界”里的大哲学。
在幼儿园协助老师的日子,忙碌又充实,这是一段让我快速成长、收获满满的经历。起初打扫卫生时,我还带着大学生的“懵懂”,只是机械完成任务。可当看到孩子们在整洁的教室里开心玩耍,主动帮我整理玩具,奶声奶气说“谢谢姐姐”时,我突然明白,这份工作意义非凡,它是守护孩子们纯真童年的基石,我的认真能换来他们的快乐与安全。会发现“细节控”是练出来的——擦玩具要留意缝隙里的饼干渣,摆小板凳得对齐地面的标线。这些重复劳动磨掉的是浮躁,沉淀的是“把小事做透”的定力,而这种能力,无论将来进职场还是做研究,都比简历上的“组织能力强”更有说服力。
协助老师维持课堂秩序时,让我明白了助教工作是能力提升的绝佳平台,要快速了解孩子的行为逻辑,要学会观察每个孩子的需求,比如给小朋友讲故事时,有人会举手提问,有人专注盯着插图,这些细节能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与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能让我近距离观察幼儿教师的日常,理解“因材施教”并非抽象概念,每当帮助内向孩子融入集体,或是引导调皮的孩子专注任务时,会逐渐明白教育的本质是用心倾听与细心观察。
更意外的收获是“情绪管理课”。当自己被调皮的孩子扯头发、被哭闹的小朋友“误伤”,却必须立刻切换到温和模式时,会练就“快速消化负面情绪”的本领。这种“高压下的稳定”,比任何心理课程都更能帮助我应对未来职场的突发状况,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幼儿园承担辅助工作,是一场“接地气”的成长试炼,藏着课本外的生存智慧。
对大学生来说,这不仅是简历上的一行字,更是让自己跳出“学生滤镜”的契机,会发现自己不再是被照顾的角色,而是能为他人撑伞的人,这种身份的转变,会悄悄重塑自身的责任感,让自己在未来的人生剧本里,更加从容地写下“担当”二字。这段经历,让我从手忙脚乱的大学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小老师,它不仅给予我了宝贵的经验,更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一次蜕变,微小的付出,大大的成长,让我对未来从事教育事业充满动力!
学前教育与戏剧系24早教3王玮嘉
王玮嘉说:今年暑假,我在尚德社区进行了社会实践,在社区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青春的价值,从不是孤芳自赏的绚烂,而是在融入生活肌理的实践中绽放的微光。在尚德社区的日子里,这份感悟愈发清晰。
当我们为楼道铲去斑驳的广告,为老人搬开沉重的杂物,为邻里垃圾讲解分类知识时,青春便从书本里的概念,变成了掌心的温度、额头的汗水、居民眼中的笑意。这些看似细碎的付出,恰是青春最踏实的注脚——它让我们跳出“自我”的小圈子,懂得个体的意义,永远与身边的世界紧密相连。
青春最动人的价值,就是在为他人、为家园的付出中,读懂“责任”二字的分量,让自己的力量,成为让世界温暖一点点的光。在尚德社区的实践中,青春的价值被赋予了最生动的注解——它不在空洞的口号里,而在俯身清扫的每一次弯腰中,在耐心沟通的每一句话语里,在为他人、为社区付出的每一份热忱中。
正如“尚德”二字所启示的,青春最动人的模样,莫过于将理想化作脚踏实地的担当。在服务中理解社会,在付出中确认自我,这便是青春在社区实践里沉淀的珍贵价值——它让我们懂得,真正的成长,是成为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的力量。
来源\学前教育与戏剧系
文\郭俊杰
初审\尹春玲
复审\修振
终审\鲁娜